文章目录
福建建阳市市名的来历?
建阳区位于武夷山南麓,另称潭城,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,历史上,特别是宋代曾以“图书之府”和“理学名邦”闻名于世。东邻松溪、政和,南接建瓯、顺昌,西连邵武、光泽,北界武夷山、浦城,以“闽北粮仓”、“茶果基地”、“林海竹乡”著称于省。
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此劳动、繁衍、生息。东汉建安十年(公元205年)置建平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更名为建阳县。南宋景定元年(公元1260年),唐石里(今黄坑镇)产嘉禾一本15穗,诏改建阳为嘉禾县。元二十六年(公元1289年)复名建阳县,历明、清及民国。民国时期,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,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。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,1994年,经国务院批准,撤县建市(县级市)。下辖10个镇、3个乡、190个自治村、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。总人口33.77万人,面积3383平方公里。居民以汉族为主,还有占人口1.5%的畲、满、回、苗、壮、蒙、侗等21个少数民族,约5600多人。
位于东经118.1°,北纬27.3°,在福建省北部。汉建安十年(205)置建平县,属会稽郡,晋太康三年(282)更名建阳县。据《读史方舆纪要》,晋置建阳县,因在建溪北岸,故名。1994年设市。
建阳史称朱熹、蔡元定、刘火龠 、黄干、熊禾、游九言、叶味道等“七贤过化”之乡。与孔子齐名的我国著名的思想家、大哲学家、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,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,研究理学,著书立说,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“考亭学派”,考亭也因此喻为“南闽阙里”,建阳称为“理学之乡”。
南平行政区域变迁历史?
南平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,以下是南平行政区域变迁的历史概述:
1. 1949年10月1日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南平市隶属于福建省。当时南平市的行政区域包括现在的南平市辖区和建瓯、邵武、武夷山等县级市。
2. 1983年,南平市辖区撤销,改设南平市,行政区域主要由江东、延平两区组成。
3. 2003年,南平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,设立了9个行政区县,包括建阳、顺昌、浦城、光泽、松溪、政和、邵武、武夷山和建瓯,另外还包括一座县级市,即建瓯市。
4. 2009年,南平市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变化,建瓯市并入南平市,南平市辖区县由9个减少到8个,分别是建阳、顺昌、浦城、光泽、松溪、政和、邵武和武夷山。
闽越水镇历史典故?
结论,闵月水镇历史典故如下。闽越水镇是福建省闽侯县的重要旅游景区,古镇始建于唐宋时期。在明清时期,就是福建北部地区重要的商业重镇,当时从福州而来的商人朔江而上,到达福建中部和江西。闵月古镇成为了福建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重要经销地。
)福建省汗青最长久的该当属福州市闽越水镇,当人这不过之一,松溪县也是古县之一,汗青长久闽越水镇 。
(二)、福建省生人汗青发源不妨追究到十八万年前,据高新科技创造,三明万寿岩灵峰洞创造的距今18万年的旧石器功夫文明遗迹和漳州、清流、三明创造的旧石器期间生人牙齿化石、人为石铺大地等,表明福建早在18万年前已有生人震动,创作出旷古文雅闽越水镇 。
(三)、闽越水镇即是旷古功夫的闽越,闽越是先秦功夫的部落称呼,属百越的个中一支,闽越部落是中原族群先民之一,也是闽越国的后身,于纪元前334年创造闽越国闽越水镇 。
北宋功夫闽越产生七个大部落,史称“七闽”闽越水镇 。
高新科技创造表明,大概在5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期间晚期,原始生人仍旧普遍散布在闽江、汀江、九龙江、晋江流域和边群岛屿地域闽越水镇 。与黄河道域、长江流域同期间的文明比拟,既有少许沟通点,又有鲜明的地分别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